论坛与新闻

中国工业大数据实践与思考2

中国工业大数据的实践与思考(二)

(2015年6月24日)

二、工业大数据的思考

下面汇报我自己对工业大数据的几点思考。

工业大数据从哪里来?来源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包括市场、设计、制造、服务、再利用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有大数据,“全”生命周期汇合起来的数据更大,当然企业外、产业链外的“跨界”数据也是工业大数据“不可忽视”的重要来源。

总体上看,产品全生命周期包括三个阶段:开发制造阶段(即Beginning of Life),使用维护阶段(即Middle of Life)和回收利用阶段(即End of Life)。BOL和MOL的分离点是产品交付用户的时刻,MOL和EOL的分离点是产品退役的时刻。

图6

其次,工业大数据和企业已有数据之间的关系?传统企业信息化的“四大件”,广义PLM系统(包括CAX)主要支持产品开发、ERP系统负责“人财物、产供销”、SCM系统协调供应链,CRM系统关照企业客户和用户,过去我们主要关注开发制造(BOL)阶段的信息化,CRM系统(包括MRO)往往得不到重视,再制造更是受到冷落。

这些系统一般架构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之上,也称为SQL数据,这些系统中的数据也是工业大数据,并且是价值密度很高的“20%”部分。

图7

第三,工业大数据和业务流程的关系?传统企业信息化项目一般是从梳理业务流程起步的,流程“主动”、数据“被动”。而工业大数据环境下,要求企业快速满足个性化用户需求,企业僵化的“长流程”,难以适应“实时决策”的要求,需要变“流程驱动”为“数据驱动”,至少是“混合驱动”,“流程”和“数据”深度融合。上述表现,就是我们说的“流程碎片化”,“基于数据的决策”,数据成为连接这些“碎片”的媒介。

图8

最后一个思考是,工业大数据有没有“交钥匙”工程?新世纪以来,我国工业界经历了轰轰烈烈的信息化浪潮,“不搞信息化等死,搞了信息化找死”,后半句话告述我们,“信息化”是有难度和风险的,所以“交钥匙”工程成了广大企业所期望的方式。

我个人的观点,工业大数据不存在“交钥匙”工程(至少现在),原因如下:一,工业大数据项目主要不是针对“现有业务”,而是针对“未来业务”、“创新业务”的,其魅力在于创新性、不确定性;二,工业大数据现在还处在“科学”阶段,人们对数据价值的“提取”方法、技术与工具尚不成熟,特别是以物理规律发现为目标的工业大数据处理更是刚刚起步;三,人们普遍认同的“领域专家”、“统计专家”和“软件专家”组成的协同团队,是当前“大数据”深度应用的有效方法。

当然,这不是说工业大数据项目没有任何共性抓手,比如,“端+云”的低成本海量时空数据存储处理平台,基于大数据的装备寿命预测与可靠性分析平台,互联网数据与企业数据集成平台等等,都是工业大数据的共性“软件工具”。

图9

(转载自 数据派<微信版> 编辑 严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