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与新闻
论坛与新闻

朝晖随笔(11) 数据是灵魂(1)

朝晖随笔(11) 数据是灵魂(一)

(2018年10月24日)

今天,听工信部信软司安筱鹏副司长阐述了一个观点:对新工业革命来说,“数据是灵魂”。他对这个观点的解释,说出了我似乎明白、但又没有说清楚的话。让我听着特别爽。这里和朋友们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安司长认为:“数据是灵魂”体现在数据的自动流动。“自动”的含义就是不要人管、但却能按照人的意志去流动。数据流动的结果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进而带动资源配置优化、效率的提高。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流动的角度,理解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我们的工作,可以围绕数据生命周期这条主线展开。

下面是我的一点认识。

这个逻辑清楚了,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创造价值的逻辑确实容易说清楚。

我们知道,真正懂技术创新的人都知道“以终为始”的道理。 这里的“终”就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到业务场景上去——企业的领导应该来设想:哪些资源可以优化、哪些效率可以提高。这就是业务驱动。

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讲,优化的前提是共享资源:如果你有资源可以拿出来共享,就可以用来赚钱;如果可以享用别人的资源,你就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获取资源的速度、获得更好的资源。数据流动提高效率,有多方面的逻辑:数据的自动流动和处理,代替人的工作量、提高人工效率;机器的决策比人更快,提高时间效率(涉及到多个部门的时候,就更明显了);通过共享获得资源、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和时间效率(省得自己去弄资源了)。

接着,业务的需求,要转化成信息技术的要求。如果要共享资源,就需要知道资源的使用是不是有风险(可获得性、适用性、成本、效率)。有风险就有不去定性。要用信息消除不确定性,才能科学决策。这时,相关的数据就要流过来。信息流过来就要授权,这就是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创新的问题。方便地找到资源并把数据方便地流过来,这就是平台要解决的问题。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对数据的质量和要求,是要根据决策的需要提出的。

数据流过来,决策到底能不能做好呢?这里还决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决策的对象能否理解信息、一方面是决策的对象是否善于决策。比如,如果流过来的数据是图像、音频,机器就不一定能够提炼出其中的信息;除非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有大的突破,使用这种数据的决策者就必须是人,就无法实现自动决策、效率就会降低。所以,更一般的情况应该是:传过来的数据约定好的信息格式,以便于机器理解。这时,决策所需要的知识最好变成数字化的模型,从而实现决策的自动化。这个逻辑,应该和过去搞自动化的逻辑是一样的。差别在于: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增加了(个性化定制是典型),故而信息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了;复杂性增加了,就对平台的依赖性增加了。在我看来,这种决策的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把人脑中的知识(包括隐性知识)显性化、数字化得到的;而不是像某些人宣传的那样、主要从大数据自学习得到:大数据自学习,主要用于知识的求精。这时,知识管理就会成为核心问题。

(未完待续)

(原创 郭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