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与新闻

企业怎样从大数据中盈利1

企业怎样才能从大数据中真正盈利?(一)

(2015年8月16日)

大数据中蕴含着大价值,相信每一位企业领导者都听过这句话。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将信息转化为洞察力,从而做出正确决策,推动业务发展——这就是大数据技术的魅力。在这样一个信息链条中,企业需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错,才能将数据转化为价值。然而在目前没有多少企业真正能做到这一点。

麦肯锡机构称,大数据将成为“下一代企业竞争力,生产力以及创新的前沿”。但现状是,许多企业和管理者开始盲目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期待能够得到快速的回报,但很遗憾却未能如愿。大多数企业距离从数据中提取利润都还差着很远的距离。这可不仅仅是缺少合适的技术。想让大数据真正对企业盈利形成推动力,不但要有合适的技术手段,同时也要对企业中存在的三大顽疾进行挑战。

第一,习惯于“拍脑袋”做决策的方式。

在商业世界里,“最高权利者”的意见对决策会造成极大影响,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这是许多企业的通病,大数据可以对此进行纠正。然而真正做到需要企业观念的转变,领导在做出决策时要摆脱“拍脑袋”的坏习惯,让真实的数据说话。但只是一味收集更多数据,对于推翻这种心态一样于事无补,甚至会让观念的转变过程变得更加艰难。

在最近的一本畅销书《信号与噪声(The Signal and the Noise)》中,作者Nate Silver提到“如果天气预报员与民众互相不信任的话,那么即便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民众也不会去听天气预报了”。这就像是CEO与数据之间存在的“狼来了”的问题。如果分析是错误的,或者更糟糕的情况——数据从一开始就没有收集正确,那么决策者肯定会对信息和提供信息的员工失去信任,从而再次回到“拍脑袋”的时代。

第二,人才技能的不足。

就目前来说,能玩转大数据的人才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量。硅谷之父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在70年前就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未来将会有信息的开荒者,这些人会在大量普通记录中寻找线索,并自食其乐。”然而,根据麦肯锡机构的报告,目前在美国只有19万接受过严格训练的数据分析师,这一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需求。

根据SAS研究院和IDG机构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57%的参与者认为他们自己在数据分析方面缺少合格的技能和经验。而对分析任务缺少信心只是挑战的一部分,从事数据相关工作的员工还需要在以足够的精度来收集合适的度量方法方面下更多功夫。

企业管理者不必非要招聘一群数据科学家级别的精英来直接向其汇报,他们需要在各个层面机构培养数据分析师,传授核心技能,提供最佳实践,并在此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精确。

原标题《企业何时才能从大数据中真正盈利?》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工业云与大数据研究院”/ 编辑 严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