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与新闻
论坛与新闻

德国智库对“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1

德国智库对“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一)

(2015年11月26日)

编辑的话:2015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详细内容,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制造业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同样是制造大国的德国,其智库对此有如何的想法?德国智库通过撰写研究简报以及接受媒体采访等各种渠道,对这一个战略给予了关注。现将有关内容摘编如下,供大家参考。

本文涉及到的德国智库专家:

德意志银行研究小组成员斯特凡•珩(StefanHeng)、杨•特亨茨泽克(JanTrenczek)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所长韩博天(SebastianHeilmann)、研究员龙信鑫(JostWuebbeke)

德国全球和区域问题研究所(GIGA)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马歌德(MargotSchueller)、周芸舒(YunSchueler-Zhou)

欧洲商会约尔克•乌特克(JoergWuttke)

德国弗朗霍夫劳动经济和组织研究所(IAO)

1.“中国制造2025”战略出台的背景

德意志银行研究小组成员斯特凡•珩(StefanHeng)和杨•特亨茨泽克(JanTrenczek)在德意志银行的研究报告中认为,德国“工业4.0”方案给中国工业界各个层面带来很大的触动,引起了中国高层的重视。德国的“工业4.0”将全面改造价值创造结构,改变整个世界的工业布局。而在这一个巨大的世界工业转型中,中国也想参与其中,并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很清楚地认识到德国版“工业4.0”本身所蕴藏的机会。因此,中国把下一步工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创新和高科技上。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龙信鑫(JostWuebbeke)在德国《时代》周报撰文表示,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中国现有的工业结构已经落后,劳动力成本优势进一步削弱。中国不再愿意看到“中国制造”这个品牌继续成为低廉商品的代名词,而是希望把“中国制造”这个品牌打造成创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代表。在这个背景下,对中国工业结构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因此,“中国制造2025”计划也就应运而生。通过该战略,中国希望更新生产设备,用自己的创新技术,取代从国外引进技术。

2.德国智库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评价。德国智库专家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评价总体来说比较中立。

斯特凡•珩(StefanHeng)和杨•特亨茨泽克(JanTrenczek)认为,在推动中国经济向智能型和高科技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是对常规的“五年规划”的一个补充,是为了一个更长远的发展。在建设智能型网络经济的过程中,“中国制造2025”战略除提出了10个重点发展领域,也强调了社会相应的进步,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所以,该战略计划的目标是宏伟的,也是极具雄心的。龙信鑫认为,“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工业发展转型战略,而德国“工业4.0”是一个未来工业技术发展的蓝图。“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在“工业4.0”之外的另一个选择,这个战略计划的内容要远远比“工业4.0”丰富,是对其他工业化国家的一个“战斗宣言”。如果中国顺利实施这个计划,那么,在尖端技术领域,对德国来说,中国将是站在同一高度的竞争对手。

因此,该战略计划所蕴藏的野心不能被忽略。因为,到那时,中国的生产商拥有的不仅仅是价格优势,而且也会制造出和德国一样高质量的产品。同时,龙信鑫研究员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的“工业4.0”概念对中国国内有关现代化和增强竞争力的讨论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向作用,“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的灵感可谓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德国的“工业4.0”。两国可以在这两个计划和方案框架下,进行密切合作。

(本文原题目 关海霞:德国智库对“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

(摘编自 凤凰国际智库 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讲师关海霞 / 编辑 严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