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数据的实现路径(1)
工业大数据的实现路径(一)
(2016年2月5日)
毫无疑问,制造业已经迈入大数据时代。在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理念和规划中,工业大数据都处于新一代产业革命的重要位置。
然而,在工业大数据实施过程中,往往会感觉步履维艰。因为大数据对整个企业或者工厂带来的冲击是非常大的,这里面既涉及到新技术应用,旧有系统的继承等问题,也涉及到企业文化和对组织管理的冲击。后者引起的阻力会更大。
图1.工业大数据与三个战略的关系
工信部下发《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中提到“工业大数据是工业领域完成相关信息化(包括企业内部的数据采集和集成,产业链横向的数据采集和集成,以及客户/用户和互联网上的大量外部数据)所产生的海量数据的基础上,经过深入分析和挖掘,以制造企业提供看待价值网络的全新视角,从而为制造业创造更大价值。”
图2.互联网和工业大数据对比表
一、对于工业而言,大数据可以分成两个方向。
第一,工业服务的大数据。像国家电网这样的公司,服务所占比重很大。这种工业服务大数据,所采取的技术和资源是不太一样的。
第二,工业研发与制造大数据。这类数据的精准度要求够高,质量比较高,而且需要相对全量的数据。这是精准的大数据研究,与大数据的服务有所区别。
天下武功惟快不破,惟量不破。这两点构成了工业大数据的规律,整个工厂的实时数据变化频率非常快,而且数据量非常大,这个时候需要制订完全不同的标准,设计理念、实施理念、设计模型理念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对主数据、数据仓库的建设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早期实施数据仓库,一般都以静为准,以固化为准。而当前工业大数据时代应该是什么呢?应该以快速反应,以量覆盖全部的分析为准。
图3. 业务正向所产生的数据流
(未完待续)
(摘编自 微信 工业大数据专题组 / 编辑 严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