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几条思维原则(3)
技术趋势研究:我常用的几条思维原则(三)
(2017年11月13日)
8、认清需求的结构。业务需求或利益决定了技术的边界。有组织的地方,就有局部利益和利益冲突;社会和企业都是如此。技术创新满足需求,往往需要突破多个层次的利益格局。为此,必须把需求或利益的逻辑链条理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在正确的时候、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9、 逻辑推演的原则:木桶与瓶颈理论。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持续地面临“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两个方面的工作。“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是个持续的过程。根据“日光之下无新事”的原则,当我们提出一种方法或者理念时,往往被人提出过了。这时,需要找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也就是瓶颈问题,并做为一个子问题去探讨。比如,当我们意识到推进“解决个性化定制的负面问题”是关键问题时,要把问题转化成“人的能力是瓶颈”,进而转化为解决这个瓶颈问题。要在创新问题上,往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也就是说,问题转化过程是持续性的。直到我们发现:这是个涉及到技术、管理、机制、市场定位等多方面因素的问题,单独解决一个问题是无法实现“经济可行性”的。这时,技术问题一定会归结到企业整体的改革创新上来、要认识需求的结构。
10、技术发展方式: 螺旋上升、反馈扩大。矛盾双方的互相作用,推动进程的发展。智能制造是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面临“这是不是智能制造”的问题。我们逐渐意识到:有些问题很难回答。比如,单独看机器人,是自动化领域的技术;从系统角度看,往往又可以为推进智能化奠定基础。类似的问题很多,这些矛盾的本质,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这一对矛盾不断作用的结果,直至走到理想的智能制造。在矛盾深化的过程中,智能制造涉及到的范围和深度将会不断拓展,决不能看作不仅仅是ICT技术的事情或者是技术问题。理解智能制造有很多特点、不同的观察角度,可以通过研究认识这个过程,尽量地窥见智能制造的全貌。
(续完)
(原创:清华大学软件学院访问学者郭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