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与新闻
论坛与新闻

智能制造创新转型之道(2)

智能制造创新转型之道(二)

(2018年11月16日)

二、从创新的本质谈起

智能制造是一种转型,是一种创新。在很多人看来创新就是研究新技术或者新理论。但我们却常常感觉到:先进的技术往往不实用,实用的技术往往不先进。

1. 先进的技术未必能成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84年日本做了一个无人工厂,4个人可以干200人的活,但是这个工厂过了三十多年就了无生机了。原因是工厂不赚钱。自动化水平不是越高越好。自动化程度高,设备投入就越高,生产的灵活性往往越差。

2. 落后的技术不一定失败

相反,有用的东西往往是很简单的。比亚迪老总王传福把日本一条全自动流水线引进到中国,变成半自动,大量使用工人,运营设备投资低了,劳动力成本又便宜,结果成本比日本低40%,占领了2/3的市场。

3. 创新并非灵光一现,创新有规律可寻

有人说创新是灵光一现,还有人只强调创新不要怕失败,有新想法就去闯。国外统计,3000个想法只能有一个能取得成功,如果用这种想法搞创新,基本上不太可能成功。迎接这个时代,就需要正确理解创新,遵循创新的规律,才能够把控创新风险。

4. 经济性是检验创新的标准

创新理论之父熊彼特认为,创新的本质不是发明,而是资源的重新组合,让它具备经济性。就像王传福把日本一个落后的技术加上中国低成本劳动力,资源重新整合,就是创新。搞智能制造关心的应该是怎样才能够赚钱。

5. 创新不要片面强调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

搞智能制造不是因为理论水平高,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如果用这种思维方式去搞创新,失败的概率很大。因为任何一个研究,前人一定是研究过的,前人的先进程度往往出乎你的预料。现在智能制造的说法,几十年前几乎都能找到。

6. 成功是顺应条件和需求的变化

创新的成功关键是顺应条件和需求的变化。前人曾经想到过、但是没有条件解决,现在有更好的条件来解决,或者过去做这个东西不赚钱,市场太小,现在做这个东西市场大了,所以能赚钱。也就是条件和需求这两个因素发生了改变。

我刚到宝钢时,从日本引进来一个做的很差的技术。中国十年没做成,在我这里做成了。这并不是因为我水平高,而是因为计算机升级了,过去做太多简化,到我这里不需要了,所以本质是条件的变化。现在有了网络之后,各个工序都可以有自己的模型,模型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形成一个系统,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共同作用,于是智能化时代就到来了,就是工业4.0。

之所以技术有创新,是因为条件发生了变化,使得过去做不成的事情做成了。我们要这样考虑,才能够抓住创新的机会。

7. 总结创新的本质

总结一下对创新的理解。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不要去自以为是的以为别人想不到我想到了,就能成功。第二要抓住机遇,这个机遇主要不是理论本身的变化,而在外部条件和需求的变化,第三要善于学习,一个领域的创新很可能是另外一个领域成熟技术的变形、场景的改变。创新本质上是学习的创新,不是完全从无到有的东西。把握住这几个要素,就可以把风险很大容易失败的创新变成容易取得成功的创新。

创新成功总结成三个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现在有什么样的条件和机会;地利就是你和别人比有什么样的条件和机会;人和就是你应该做什么,你自己有什么样的特长,应该怎样去做。

未完待续)

原创:郭朝晖 微信公众号 THU数据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