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工业大数据的三大条件(1)
成就工业大数据的三大条件(一)
(2019年1月1日)
我早年做OSCM&ISCM(企业内外供应链)系统的时候,专门做了一个运营质量提示模块,就是给基层管理者推送异常的业务过程、单据,并要求进行干预。比如到了交付时间还没有出库的订单,通过稽核明显不合指标的质量检验单、工序交接表,等等。
《工业大数据》作者李杰先生在一次访谈中,对工业4.0概念需要哪些支撑点时候说“一是制造本身的价值化,不仅仅是做好一个产品,还要把产品生产过程做到浪费最少、实现制造过程与设计和客户需求相配合;二是制造过程中根据加工产品和状况的改变自动进行调整,在原有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自省(Self-Aware)”的能力;三是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达到零故障、零忧虑、零意外、零污染,这就是制造系统的最高境界。”
系统老化与系统自省
他谈到的“自省”,让我感到耳目一新,我们在第一季讨论的时候多次提到ERP系统的老化问题,我一直在反思,系统为什么会老化?是功能不够用然后大家不愿意用吗?表面上确实如此。也往往因为这个我们进入了持续的“需求(bug)-开发-新功能-老化-需求”的循坏,几乎成为我们日常运维的重头。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可能还有深意,比如系统因为缺乏持续的反馈,流程的熵值也持续增加了。我们依托(ERP)系统,不仅是希望它可以承载业务作业,完成业务闭环,还需要进行业务运维,修订系统的参数。
谈到老化,我还想起一位朋友,他是专门做数据库运维的。我说,这还可以成为一门生意吗?一般的网管、ERP工程师不就是可以自己干了?他莞尔一笑。有些企业系统用了七八年,性能减弱到不能忍的时候,才找到他这位“扁鹊”。记得他说的最多的是:数据不有效的治理,系统的技术架构与数据库的耦合性就不如初始阶段,还会衍生出诸多新的不确定问题。这自然是从技术角度看的。从业务角度看,也是如此。前面提到的十年前关于运营质量“监控”并且干预的做法,或者恰恰是对“老化”的干预。
“吾当三省吾身”,人要自省,系统也要自省。大数据的时代,如何促进企业信息系统、作业系统以及经营系统的自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成就工业大数据的三大条件
第一大条件:全量采集成为可能
随着IOT的技术普及,让设备数据的采集成本大幅下降,使得装备自动化的速度得以加快,实物生产系统的智能化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在比较优势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用“军备竞赛”的速度参与其中。采集技术的应用普及速度已经进入了一个加速周期,同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也是不可逆的。
第二大条件:全域识别成为可能
中国的企业信息化是这几十年本土企业“早熟”期的信息化,不是渐进过程中的,虽然企业家们还是感到慢了,不能让他们的商业抱负如臂使指般的挥洒。在自动化不够充分地条件下进行的信息化,更多的聚焦于管理,组织和个人的行为规范在激荡的市场环境中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造成管理信息化的成功率远低于期望和一般水平。这三十年来,财力、人力加起来数万亿之巨的投入,当然没有白费。它们构成了企业下一轮发展的重要环境和红利,加上几乎同时开始的互联网的商用,中国消费互联网的异军突起,一样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红利。这就是使得本土企业的进化走向了另外的道路。
全域识别,在这个的条件下,变得更加便利。包括消费者的识别、渠道的识别、研发的识别、供应链的识别、管控方式的识别等等。
(未完待续)
(原创:王甲佳 公众微信号 大数据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