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运维:数据治理与智能服务(2)
2.基于目标的设备运维指标优化
图三:以数据为驱动的管理优化
基于有效产出指标向上,维修费用指标向下的目标管控,可用度所匹配四大优化通道,有利于在优化有效产出指标的同时又降低维修费用,具体逻辑如下:
A: MTTR向下,平均故障修复时间降低,则要求维修时间得到降低,以减少故障停机时有效产出指标的影响;
B: 事后维修数量及比例向下,装备发生故障如同人生病一样,待到大病已治,无论是医疗费用还是对工作的延误都是得不偿失的,故事后维修数量和比例下降,有利于降低维修费用,有利于减少对有效产出的波动影响;
C: 预防性维修数量及比例向下,预防性维修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一般适合复杂系统,且对装备和备件质量要求比较高。除了对复杂系统必须采用适当地预防性维修,一般不建议采用预防性维修方式,原因在于:预防性维修会造成过剩维修,零部件完好状态进行维修,将增加维修费用和停机时间;预防维修会造成维修不足,由于零部件提前周期损坏或失效,预防性计划不能满足系统可用度要求;遇上备件、装备和维修质量不合格时,还会造成越修越坏的结果。
D: 预测性维修数量及比例向上,预测性维修是基于发现隐患和缺陷而进行的主动维修,通常包含:部门自主维护时的发现和处理;维修管理部门通过专业检查的发现和处理;公司日常或定期例行检查的发现和处理;第三方现场检查或送检所发现和处理;通过专业预测性维修仪器和手段得出的隐患报告和处理。
E: 创新管理的数量和质量向上,通过数字化生成有效产出、装备管理指标、能效等数据,而进行的技术改造、规范和管理变革的创新数量和效果,以目标为导向,以数据为驱动,是实现企业创新转型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体质最佳的提升方式。
3.基于物联网数据的深度应用
设备运维的主体是设备物理实体,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推进,这些设备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将会帮助制造业改善运营指标,提升运营效率。这些数据应用场景包括:
A:可靠性保护,当某一项指标达到预警值时,及时提醒或停机保护,避免异常负载造成设备损坏;
B:预防性维修提醒,依据预防性维修周期或频次,提醒预防性维修预警,以确保设备可靠性的持续满足。
C:预测性维修分析,依据多维数据,如振动、压力、温度等,通过与设备故障、工艺等故障机理结合,识别出隐性的故障隐患和裂化倾向,提高预测性维修的准确性。
D;提高加工质量和产量。如通过振动与机床转速之间的数据比对,发现高转速与低振动的合理区间,从而保证加工质量与产量的双重满足。
4.运维的数字化搭建与数据治理
不同类型作业线,不同规模、不同设备运维水平的的制造业,会选择不同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来搭建适宜的运维数字化环境,大致分类如下:
A:中小型制造业;对于本身没有数字化基础的制造业,应采用SaaS级的应用为主体,结合不同的行业,进行工厂数字化与运维数字化的搭配,以提高数字化水平,降低数字化应用成本;
B:规模制造业:本身有一定的数字化能力,则需要依据企业目标和制约因素分析,实施私有云构建。
C:对于智能化程度较高、设备价值昂贵的关键设备、影响产质量的关键设备与系统,应积极构基于物联网的深度数据应用,以发现深层次的隐性问题,进而提高预测性维修准确性、提高产品产质量等有利于与运维目标相关的深层次应用。
数据本身是不能发挥作用的,在制造业中数据的作用在于决策与应用,故建立与运维数据相关的数据治理机制才是至关重要的。由于不同类型制造业差异和篇幅限制,这里不做细致阐述,仅说明以下数据治理的关键因素:
A:建立数据决策应用的机制,包含组织架构、活动机制,以确保数据资产在组织战略中的地位和持续改进作用落地;
B:人是数据应用的主体,基于数据的管理优化,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使人本身的智能发挥重要作用,建立以班组为中心的数据管理,而不是通过数据做了数字管理。
C:重视以数据为评判依据的企业知识管理,加速知识积累在组织中的持续沉淀,建立学习型组织。
图四:冰山下的数据潜力
(未完待续)
(摘编自:工业4.0俱乐部 工业服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