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与新闻

大数据技术在MRO领域发展趋势分析(2)

大数据技术在MRO领域发展趋势分析(二)

(2018年3月2日)

大数据技术也正在对民航业内各方产生深刻影响。目前,很多航空公司都在调配资源、大力发展曾一度因无法盈利而被搁置的IT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此同时,OEM也在积极地加大对于大数据技术解决方案的投资,预计其在大数据技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将会在短期内迅速超过航空公司。而对维修企业而言,新一代飞机上产生的大量数据正在促使维修方式从“基于诊断的计划性维修”向“基于数理统计的预测性维修”缓慢转变,但全球机队数量的增长冲淡了预测性维修给维修业带来的冲击,也为维修企业提供了一个投资开发大数据技术的有限窗口期。从整个行业角度而言,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正在成为阻碍业内各方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的障碍。

AHMPM系统的应用范围仍有扩展空间

调查结果显示,AHM系统和PM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应用的成熟度仍有待提高。尽管维修业已经从AHM和PM系统的应用中尝到了甜头,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范围和规模尚不明朗。

AHM系统似乎已经在航空业内完成了初期发展。调查结果显示,56%的受访航空公司表示在全机队或者部分机队上应用了AHM系统。其中,AHM系统得到最广泛应用的领域是发动机状态监控(ECM),主要由知名的发动机OEM提供;其次则是在第三方维修企业或大型维修企业把控的机体维修和部附件维修领域。

对于PM系统,44%的受访航空公司表示PM系统应用滞后于AHM系统;且在应用了PM系统的受访航空公司中,仅有不到半数的航空公司是在全机队范围内应用PM系统。正如AHM系统在发动机维修领域所获得的广泛应用一样,发动机OEM在PM技术方面也是领跑者。但令人意外的是,相对于发动机维修领域,PM系统在部附件维修领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甚至超过了AHM系统在部附件维修领域的应用范围。

这一调查结果不禁令人想起过去10年内民用航空售后服务市场上演的一幕:发动机OEM首先开始采取激进手段封锁发动机的知识产权,然后大型部附件OEM也开始采取类似措施控制自有产品的知识产权,最终迫使独立维修企业只能选择研发PMA件维持自身市场竞争力。也许历史还会再次上演。目前的发展趋势似乎预示着OEM将奋起争夺飞机数据的所有权,以强大的数据优势进一步稳固其在售后服务市场的地位,而独立维修企业只能在被挤压的维修市场中挣扎求生。

(未完待续)

(摘编自 微信公众号 民机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