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大数据从改变惯例开始(1)
使用大数据从改变惯例开始(一)
(2017年5月2日)
人的行为受到习惯的约束。但我们很多的日常习惯,不是从来就有的,在这里见一个刷牙的故事。在十九世纪十年代,几乎没有人有刷牙的习惯。一位叫克劳德•C• 霍普金斯的知名美国高管某天从一个老朋友那里获知一个商业创意。这位朋友发现了一种令人惊奇的产品,他坚信该产品将轰动市场。这是一种牙膏,一种带有薄荷味且泡沫丰富的混合物,他称之为“白速得牙膏”(Pepsodent)。老朋友希望与他合作推广这一产品,但霍普金斯最初并不感兴趣。在这位朋友的一再恳求并同意给他部分股份之后,霍普金斯勉强同意启动这个项目。为了销售白速得牙膏,霍普金斯开始坐下来悉心研究牙科专业教材。从中他发现了有关牙菌斑的参考资料,后来他将这层牙菌斑称为‘垢膜’。“这给了我一个鼓舞人心的点子,我决心将牙膏宣传为美丽的缔造者,能用来对付牙齿上那层垢膜。”他不无得意地回忆道。
借助于这一创意,霍普金斯将白速得牙膏打造成了全球最畅销的产品之一,同时还让刷牙的习惯以惊人的速度席卷美国。在白速得牙膏第一轮的营销宣传过了10 年之后,民意测验表明,刷牙已经成为大半美国人的日常习惯。到1930 年,白速得牙膏远销至中国、南非、巴西、德国,只要是霍普金斯能打广告的地方,就有白速得牙膏的身影。他成功地让刷牙变成了每天必不可少的事。
与人的习惯类似,企业的日常运营也是建立在一些习焉不察的惯例(Routine)基础上。包括成文的规定,如标准作业流程,也包括很多不成文的规范和禁忌。这些规定、规范、禁忌或显或隐地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它既是企业保持标准化、高效率的重要来源,也让很多新的尝试和改变不断被消解、扭曲,最终流产。
当基于大数据的决策作为一种新思维被介绍到企业中,要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与惯例之间可能的冲突,例如:大数据反映客户对产品某方面功能有意见?对不起,我们的产品开发和生产流程遵循了严格科学论证的,改造起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非常困难。
大数据显示某两种产品组合可以推动销售?抱歉,那会涉及两个部门乃至事业部之间的协调,而且还涉及两大类供应商协作流程的变更和供应链的改造,在别的企业可能适用,在我们公司,做不到。
人们常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这个“自己”很大程度上,就是指旧有的习惯,它是人开展新行动、开始新生活的最大障碍。同样,要让大数据决策思维在企业落地,最大的障碍正是企业自身旧有的惯例。
(原题目:为大数据定个小目标:从改变惯例开始)
(未完待续)
(原创:赵付春 摘编自:公众微信号/复旦商业知识)
注:赵付春,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专注于大数据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