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晖随笔(2) 孙子兵法与技术创新
朝晖随笔(2) 孙子兵法与技术创新
(2018年6月23日)
我担任上海交大兼职教授期间,给工程硕士班上《技术创新的观念与方法》课程多次。在这门课上,常常提到《孙子兵法》。把创新和兵法放在一起并非牵强附会,因为它们在两点上是相通的:两者要面对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两者本质都是人和人之间的竞争、是博弈行为。它们面对的核心问题都是如何降低不确定性和风险,而这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往往与人性有关。所以,两者的很多原则是相近的。
1、重要性很大
“兵者,国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军事活动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创新活动也一样。在我看来,创新是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涉及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但企业不得不面对,故而必须认真研究。不能因为国家强大就去打仗。同样,也不能因为企业有钱就盲目创新。
2、最好不要去做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战争虽然重要,但风险极大;最好的做法是不去打仗而达到目的。创新虽然重要,风险也很大;如果能达到目的而避免创新,才是最好的做法。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开展战争之前,要比较其他风险更小的办法。创新也是这样:能够通过成熟的办法解决问题最好,其次通过引进、模仿、改进的方法解决问题。高水平的创新常常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绝对不应该“为创新而创新”。
3、有了胜算再去做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应该做到有了胜算再去打仗,而不是先打起来再说。同样,创新也应该是有了把握再去做大的投资,而不是在很多问题还不清晰的前提下,就先大张旗鼓地做起来。
人们怀疑的是:这个原则到底能不能做到?对此,《孙子兵法》中说:“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孙子的逻辑中有这样一个前提:不能保证打胜,但可以选择不打、至少保证不败。也就是说,关键在于选择战机。创新其实也一样:我们无法保证创新成功,但可以选择能够成功的创新项目。
4、选择时机的学问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选择战机是非常重要的。如何选择战机呢?有两个关键词“知”和“算”。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多算胜,少算不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感知”和“决策”。
创新其实也一样。要学会选择战机:要进行SWOT分析,看自己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在;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的策划,把各种风险和可能考虑周全,才能做到创新之前有胜算。
5、“知”是有代价的
有人说,没有风险就没有创新;对于创新者而言,又怎么可能事先知道创新不可行呢?我们还是来看一下孙子的论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这段文字是孙子《用间》篇的内容,谈的是使用间谍。间谍是用来刺探情报(信息)的,而刺探情报可能要花代价。但是,这些代价与战争本身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舍不得把钱花在“间谍”身上、失去“知”的途径,其实是愚蠢之至。
从事创新工作的人,应该知道“创新”和“研发”的区别:对企业来说“创新”是一种风险投资行为,可能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经受巨大的风险、影响企业的生存;而“研发”则是小规模的投入、用于获得知识、探求某种创新思路是否可行。孙子的思想告诉我们:善于创新的企业,一定善于通过探索性的项目,去探索创新的可行性,从而避免大的投资风险。换句话说:花了很少的钱,证明某个项目不可行,从投资的角度并不能算做失败;花了很多的钱,创新没有成功,才是真正的失败。
6、“知”的目的,就是消除不确定性
“古之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打仗该知道什么也是有讲究的。孙子兵法中谈了诸如地形、火攻、人数对比等与战斗力相关的因素。当开战的时候,确保我方的战斗力远胜于敌人。这时,战争的胜负也就没有什么“不确定性”了,就可以开战了。
同样,创新该知道什么呢?我前面写过一篇文章,创新要经历三个阶段:原理阶段、技术成功阶段、经济成功阶段。当这三个阶段的问题都解决了,创新的成功就是自然的了。
7、“知”是有误区的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反之亦然。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战争是人和人之间的博弈,双方都知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这个时候,敌人往往要给我们以假象,诱发我们犯错。所以,战争中出现假象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创新中也一样,会遇到很多的认识误区。一般来说,大方向越是明确的领域,前进中遇到的“沟坎”、意外的困难往往也就越多。这种现象其实也是竞争的结果:方向越是清楚,竞争就会越激烈;取得创新成功也就越难:如果容易成功,竞争对手很可能也就成功了,我们也就没有机会了。
我很早就发现:脱离一线的学术权威所指出的创新方向,往往是错误的、现实中行不通的。这种现象背后的道理是:如果置身其外、不了解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的专家,其实是“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怠”也就是必然的了。
我还说过,创新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要有前人不具备的条件、竞争对手难以具备的条件,还要靠团队的努力。研究这些问题,是避免陷入误区的有效办法。
(原创:清华大学软件学院访问学者郭朝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