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修管理的三大趋势——智能化、可视化、服务化(2)
设备维修管理的三大趋势
——智能化、可视化、服务化(二)
(2018年10月31日)
二、维修可视化-数据驱动下维修智能决策系统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你如果无法度量它,就无法管理它”(“It you can’t measure it, you can’t manage it”)。现实中的大多数维修维护活动并没有准确量化,这是造成维修管理在企业活动中得不到有效重视,尽管设备人是专业填坑者,却依然充当背锅侠的尴尬角色。
维修管理的目的在于更快的维修效率(MTTR↓,平均故障修复时间越小越好)、更长的设备寿命(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越大越好),为更好的体现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引进可用度(availability)非常必要,它反映了在长期运行的情况下,制造系统处在正常状态的概率。计算公式为:可用度(A)=(MTBF/(MTBF+MTTR))×100%。
在智能化条件下,建立目标导向的可视化系统,将有利于构建新的运维体系,实现:
1.维修维护动态监控可视化系统。设备停机时间进行科学的合理切分,并以维修APP为载体,实现从报修到开机验证的全过程管理,以此形成作业动态管理,包括报修延时、维修延时、人员去向动态等可视化看板系统。这有利于实现维修调度,维修作业动态管理,确保维护维修资源利用效率和质量。
图3. 故障停机时分析
2.维修智能决策可视化系统。以维修APP为基础的智能维修系统为基础,将有效统计出工业企业整体,部门和设备的可用度指标、主动性维修和事后维修相应比例关系、维修费用以及维修分析数据。讲实现:
A.维修价值度量。通过对比分析工厂整体可用度的变化趋势,维修费用下降趋势、维修库存下降趋势对比,以及事后维修工单的下降趋势、点检和预防性维修的执行情况分析,并对多发故障、长停机故障和高成本的故障针对性的分析。设备维修价值一目了然,这将从整体上说明维修管理对生产效率,企业盈利能力保障的表现,并识别出影响设备维修业绩的薄弱瓶颈环节,以实施针对性的业绩改善。
B.全员参与性度量。识别并对不同产线进行可用度的排序,这有效区分出不同产线的自主维护水平和能力,这对于实施TPM、精益生产的工业企业而言,将有效推动设备维护能力的全面提升。针对这些产线/部门实施奖励和针对性分析和能力提升活动,强化维修配合、自主点检和日常维护活动的落实,对于全面提升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节约维护成本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3.维修技能可视化系统。以维修APP为载体,有效衡量不同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工单执行的数量和时间)、工作效率(维修平均所花费的时间)、工作态度(派单响应时间)和工作业绩(维修维护责任区的可用度表现),将作为维修工人绩效和维修技能提升的依据,这对于企业整体的维修能力将有大幅的提升。
图4. 维修智能可视化决策系统
(未完待续)
原标题:设备维修管理的三大趋势:智能化、可视化、服务化
原创:数字运维 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