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时代制造服务创新3
工业4.0时代制造服务模式的创新(三)
(2015年6月18日)
三、智能服务信息化系统的关键技术
各种智能产品通过互联网相互连在一起形成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中,采集加工设备的健康情况、加工精度和难点、环境变化、质量检测等数据,不断自动调整设备,周而复始,最终使设备、产品一直保持在高品质的状态。采集运行设备性能数据、预测故障、优化维修计划,保证设备一直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提高利用率,降低维修成本和提供改进的方向。由此可见,成百上千万的传感器时时刻刻提供大量的数据,通过互联网传到工业大数据管理中心,经过分析处理,实现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制造”和“服务”融为一体。而处理工业大数据则需要“制造+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制造+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管理设计和制造阶段的数据和过程:传统的PDM管理设计阶段;传统的MPM和MES管理制造阶段。
★管理使用和维修阶段的数据和过程:传统的EAM管理使用阶段;传统的MRO管理维修阶段。
★跨阶段提供有关使用和维修的最新知识:根据设计技术指标,正确指导维修政策;根据设计和制造图纸与工艺,正确完成维修任务。
★跨阶段反馈使用和维修阶段的经验,优化设计和制造:统计和分析不同环境、地域的使用性能,发掘差距和潜力;统计和分析各类故障,发掘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措施;收集使用和维修中的新需求,开发新功能、新产品;提供其它领域的知识。
★真正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平台。实现“制造+服务”信息化平台也有诸多难点。
比如多种设备和不同传感器传递数据的协议各不相同,保密要求相差很大;成百上千万个运行参数按照不同频率发送,瞬时密度达到10万条记录/每秒,甚至更高;成千上万台设备持续几年到几十年的使用和维修数据非常庞大,现行关系型数据库无法承受;高价值知识的数量极少,且隐藏在大量的低价值数据中;除了自动发送以外,还有不可避免的人工在外场采集的数据;相同型号不同批次产品的性能、维修标准会有差异。同一个设备在长期使用和维修中,性能和维修标准也会发生变化;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必须加强维修服务过程的监督和考核,要克服人工执行过程管理的难题;大数据涉及到众多专业知识,需要集成各种专业分析工具,实现有效的挖掘;数据反馈过程的控制和权限管理……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制造+服务”信息化平台需要具备一些核心技术。第一就是以中性BOM为核心的维修知识管理框架。产品设计制造阶段有功能BOM、设计BOM和制造BOM,产品使用维护阶段有实例BOM。为了搭建连接设计制造知识与服务保障知识的桥梁,引入了中性BOM,可以将设计制造阶段的功能说明、维修标准、维修工艺等正向传递到维护阶段,也可以将维护阶段的故障描述、使用需求逆向反馈到产品设计制造。
图5 中性BOM为核心的维修知识管理框架
第二是用自由表代替关系型数据库,采用自由表的格式可以大大减少数据量。
图6 以装备标识为行键的单列族工况数据自由表存储逻辑模型
(摘编自冶金自动化<微信版> 编辑严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