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与新闻

常用的几条思维原则(2)

技术趋势研究:我常用的几条思维原则(二)

(2017年11月10日)

4、关注概念本质、善于问题转化。当我们需要借鉴前人或其他行业的思想时,常常不能直接拿来用。而是要先回归到问题的本质,借鉴本质的思想,再找到适合本行业本企业做的具体事情。比如,对建模、数字化的认识、对智能制造和工业4.0的认识等等。

5、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发展趋势。前人很伟大。现在的技术和思想发展一般不是否定前人,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比如,我们强调知识管理。但知识是什么? 我们继承了宝钢20多年前观点、借鉴了PLM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对概念进行了拓展。我们在认识信息化、自动化的基础上,把智能化当成一种自然的拓展;在总结传统战略失败或者受挫的基础上,认识了智能制造的新意。再如从对工业4.0的本质认识,推出“减少个性化定制的负面影响”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6、重在经济可行性。创新成功不仅是技术可行,更是经济可行。事实上,我们提出的各种方案,几乎没有什么“技术不可行”的地方,关键就是经济可行性:当然,经济可行的定义可能更广泛一些。故而,我们研究的重点就是提高投入产出比的做法、而不仅仅是逻辑上可行的方法。各种平台技术,就是通过这个要求推演出来的。其中,我们把解决模型化数字化的困难,转化为降低知识生产的成本、提高知识的质量和应用效率这些经济可行性问题上来。

7、融入行业特点、企业需求。需求和困难都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行业不同、企业不同会有“度”的不同,这就是特点和特色。特点决定了需求和技术难度不同、也就决定了经济可行性的不同;明白了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创新才能事半功倍。钢铁行业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离散制造业追求的“流水线上个性化定制”的目标早已实现,而“数字化仿真模型”具有本质性的困难。再比如说,钢铁是大规模的基础原材料。这就要求钢铁生产必须注重成本和效率。而做为流程体系上有缺陷的耗散系统,钢铁行业又要强调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这也就决定了:钢铁行业必须处理好定制化生产的相关负面问题,如钢种重用、混交、库存大等问题,以提高批量、减少过渡期的不稳定性。殷瑞玉院士要求注重“物理侧”;钢铁业提出“从制造到服务”本质上都是这个特点导致的。

(未完待续)

(原创:清华大学软件学院访问学者郭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