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与新闻

智能制造创新转型之道(3)

智能制造创新转型之道(三)

(2018年11月18日)

三、创新转型的天时:信息与通信技术(ICT技术)

1. 技术变革带来千载难逢良机

智能制造最大的天时本质上是ICT技术的发展,摩尔定律50年的变化,据说未来90%的创新可能与ICT技术有关,包括智能制造。

ICT技术让成本降低,出现了智能手机,有了APP,有了微信,有了红包,有红包后银行不用去了,这个不断的变化过程引发了世界的变化。同样,ICT技术的影响也是不断的一浪一浪发展下去。

2.ICT技术改变了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

ICT技术未来发展到什么程度?未来智能制造怎样?说白了就是机器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多代替人不愿意去干的事情。所以,现在我们的的确确是处在一个非常伟大的时代,这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我们不仅要知道它伟大,更要知道如何一步步实现伟大,要知道ICT技术如何影响智能制造。

第一,跨越空间,互联网实现大尺度的可观和可控,能看得见、可以支配,跨越空间,延伸了感知信息和掌握资源的能力。第二,跨越人机,智能化把人的知识赋予机器,将人渐渐从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脱离出来,跨越人机界线。第三,跨越历史,大数据本质上跨越了现在和过去,很多数据被记录下来,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历史,大数据使得知识生产应用更加方便,更有利于机器赋智。

实现这三个跨越之后,知识生产更加具备经济性。有了大数据,知识生产更加容易,互联网可以让一个地方产生成千上万次的知识,价值就会倍增,过去不具备经济性的现在具备经济性了。

为什么微信产生于中国不在台湾?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是13亿用户,台湾是2000万用户,中国市场哪怕收广告费就可以生存,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能在这方面取得领先。知识经济跟过去不同,很多事情想一想,所有的技术问题换一个角度都是经济问题。

3.智能制造和转型为什么难以说清楚

智能制造为什么难以讲清楚?在我看来就像盲人摸象,有人说是无人、少人,有人说是协同、共享和重用,有人说是提质降本,有人说是数字化经营集成知识管理。这些都对,因为它有不同的侧面。关键要把这些侧面连起来看,智能制造有不同的层次。其实矛盾不是观点不同,而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4. 业务上有需求的技术才有价值

互联网可以控制远方资源,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可以让部门协同、共享,可以让知识重用,能实现快速响应、满足个性化需求。智能制造的一大背景就是实现小批量、个性化生产。智能制造通过重用、共享、协同来实现个性化。

智能制造通过机器代替人进行决策,个性化定制导致生产复杂,人的脑子不够用,就必须用智能制造来解决。之后变得提质降本,人自然退出来,劳动力成本就降低,人更自由、更幸福,成为知识的生产者。这是一环套一环有逻辑关系存在的。

5. 转型升级要看到多个逻辑和业务层次

智能制造有很多层次,如果只看到一个层次,就容易走到过去的陷阱里面。GE用互联网做了一个设备诊断,诊断发动机或者风车的质量状态。这里面就有很多深层内容,包括知识的重用、解决问题的实时性、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型以及可以整合工业平台等。

6. 智能制造、ICT技术和两化融合

智能最基本的特点是感知决策和执行的统一。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促进知识的数字化,就有条件把它统一起来,从而推进智能制造。我们现在提两化深度融合,就不能仅仅看做IT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两化深度融合包含商业模式、组织流程、生产关系的改变,包括生产组成的改变,设备和人关系的改变,包括知识平台、信息集成的基础等。

7. 智能制造中准确信息加简单推理远多于模糊信息加复杂推理

智能制造的本质,不是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智能有多种不同种类,比如“吴淑珍式的智能”以准确信息加简单的推理,而“巴非特式的智能”是模糊信息加复杂的推理。目前智能制造更多用的是准确的信息加简单的推理。

8. 个性化和创新

在全球化、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互联网让“同质化竞争”的企业更加难以生存。但个性化生产或服务的空间增大了。这就是为什么智能制造强调生产个性化、强调小批量,这就是天时。

(未完待续)

原创:郭朝晖 微信公众号 THU数据派